發揮台灣精神--積極、認真、投入、掌握機會、扭轉逆勢

訪問 張翼宇先生
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創會理事長、現任OISTAT總會副會長
 

回首OISTAT國際劇場組織與台灣的關係,在不算長的十多年間,台灣從一個新加入的會員國,到目前成為OISTAT核心─OISTAT總部的所在地,這個輾轉的過程,由促成總部移設台灣的重要推手張翼宇先生娓娓道起,仍可以在言談中感受到他那股對台灣、對劇場的喜悅與熱情。而那段「草創時期」的艱辛,包括中國的打壓、台灣會員中心「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初成立的各項需求、集結眾力舉辦OISTAT年會,以及爭取OISTAT總部移設台灣等等事蹟…在他爽朗幽默的陳述之下,全都轉化為單純卻堅定的信念之中,一個無可避免的甜蜜負擔。 

張翼宇指出這段與國際劇場人的邂逅肇始於1995年,舞台設計師王孟超隨雲門舞集至歐洲巡迴演出,正巧碰上了四年一度的劇場界PQ盛會─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即便當時對這個組織的認識不深,台灣的劇場界人士已對國際間劇場的交流活動產生興趣,開始產生希望加入OISTAT的念頭。

 

加入OISTAT---CATT的成立 (現TATT的前身)
「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我們做這一行的,在台灣很活躍,為什麼不能和全世界專業人士平起平坐?所以我覺得台灣加入OISTAT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只是晚了而已。那晚了,就力爭上游吧!」問及加入OISTAT的初衷,張翼宇沒有複雜的念頭,只以堅定的口吻,對單純理念的堅持,驅使他大力推動台灣與OISTAT的關係。當時台灣的技術劇場尚不大成熟,國內唯一與技術劇場性質較為相近的組織,僅有為紀念已故劇場設計師周凱先生所成立的「周凱基金會」。張翼宇將台灣順利加入OISTAT的功勞歸於劇場前輩詹惠登先生,以周凱基金會的名義,王孟超為代表,在OISTAT成立近三十年後,向其提出入會申請。前兩年以觀察員身分參與OISTAT活動,並在1997年以「台灣」為會員名稱正式加入OISTAT;隔年旋即邀請劇場界人士連署,促成「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前身「中華技術劇場協會」的誕生,取代周凱基金會成為OISTAT的台灣會員中心。到此,台灣的技術劇場終於有了發展的基礎與核心。 

在這關鍵的兩年間,對外,台灣技術劇場界開始與國際接軌;對內,技術劇場專業人士的力量開始凝聚,張翼宇則在這個重要的時刻獲選為第一、二屆台灣技術劇場協會會長。並給了張翼宇一個實現理念的良機,透過台灣技術劇場協會的平台,提供技術劇場專業人士在學術、技術上的各類知識,並幫助他們爭取職業上的福利。為了廣納會員,張翼宇出錢出力,和當時的理監事經常北、中、南各地跑,舉辦說明會;並且想辦法爭取政府的補助,以勉強維持協會運作。然而就在這樣的奔波忙亂之中,大家默默擔心的問題,也在此時發生了。 

 

危機?轉機?絕處逢生?
1999年,台灣第一次以OISTAT正式會員的身分參加OISTAT會員大會,並同時觀摩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一行人浩浩蕩蕩地飛往捷克布拉格。才剛進會員大會的會場,張翼宇拿到大會手冊翻開一看,發現台灣被以「China(Taiwan)」的名稱呈現。張翼宇等人對於台灣在毫無抗議機會的情況下被降低國格,感到非常難過,因此在會員大會上提出抗議,當時雖然有幾個國家為台灣仗義直言,當時OISTAT會長也承諾將會逐步處理這個問題,但終究無法立即將名稱改正,讓他們十分沮喪。不過,就在張翼宇為台灣未來在OISTAT的位置擔憂的同時,一個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當時支持OISTAT總部營運的荷蘭政府補助經費將在2005年結束,「我當時心中立刻就有一個OISTAT或許可以落腳台灣的念頭,之後就開始到處打聽,支持這個總部到底需要多少經費。」 

 

積極參與OISTAT及PQ
受到這個事件的刺激,張翼宇開始對台灣技術劇場協會的成員們提出積極參與所有OISTAT活動,以及盡力在OISTAT的六個專業委員會中爭取重要位置等想法。面對中國的打壓,他認為台灣只能,也必須以專業的態度與熱誠參與OISTAT活動,才能找到出路。在這樣的想法下,2002年台灣技術劇場協會邀請了OISTAT執行委員會與教育委員會到台灣舉辦年會,充分地讓OISTAT認識台灣的劇場與文化風貌,對台灣留下很好的印象。2003年,張維文女士為台灣國家館策展,贏得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特殊銀牌獎;同時,台灣突破中國的打壓,成功地讓主辦單位將展場的「TAIWAN-CHINA」標誌全數取下,也造成中國撤展抗議。張翼宇回憶說,當時大家穿著印有「TAIWAN」的衣服走出展場,連場外賣汽水的小販都為他們加油、大喊著「TAIWAN! TAIWAN!」讓大家深受感動、士氣高昂! 

 

爭取OISTAT總部移設台灣
看見這樣的情勢,張翼宇心裡知道:「台灣的機會來了!」他將這個在心中醞釀已久的想法告訴了資深劇場前輩林克華先生,兩人都覺得就「外交」的層面思考,支持OISTAT這樣一個國際組織的總部,將能為台灣獲得具體而實在的效益,值得一試。於是兩人分頭進行,由張翼宇負責對OISTAT內部釋放消息,林克華則開始向相關政府單位溝通爭取OISTAT總部移設來台。在得到文建會主委的支持後,開始進行內部的籌備工作。而後,在2004年9月底於台灣召開的OISTAT理事會與建築委員會年會上,表達了爭取OISTAT總部在台灣設立的意願。台灣政府的支持態度與當時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專業的工作表現,讓OISTAT理事會的成員們對這項提案表示肯定,所有的籌備工作就此全面展開。2005年11月,文建會前主委陳其南與OISTAT會長於台北簽訂10年合作協議。2006年,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正式移設台灣。 

 

願景與期待
積極、認真、投入、掌握機會、扭轉逆勢,張翼宇發揮台灣人苦幹實幹的精神,加上靈活的策略思考,與眾人一齊實踐了當年看似艱難的理想。現在擔任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副會長的他很自豪地說:「我們達到了,我們真的做到了,我們achieved 這件事情!」光亮的眼神與激昂的話語,令人對於目前漸趨穩定發展的OISTAT總部倍感珍惜。張翼宇也鼓勵台灣技術劇場的從業人員,不要放棄對國際事物與OISTAT活動的參與,要更加再接再厲。我們期待這樣「實作、參與」的精神,持續地伴隨OISTAT國際劇場組織與台灣劇場界,讓更多美好的夢,因為真心的喜愛與踏實地投入,得以實現。 

 

訪問時間:2011.2.12
訪問整理:OISTAT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