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第四面牆,讓觀眾也能參與其中的沉浸式演出(immersive theatre)概念出現許久,但沉浸式劇場要成功征服觀眾並非易事,除了演出結構需要仔細構思,還得透過設計與技術創造出令觀眾深信的場景。

 


▲ 沉浸式演出《第13年》,在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的舊工廠中,打造出一個偏遠的小鎮。(圖片來源:Deutsches SchauSpielHaus Hamburg)

2023年底在德國上演的《第13年》(Das 13. Jahr),由丹麥知名藝術團隊 SIGNA  製作,演出長度長達5.5小時,一不小心,就會讓觀眾心生煩躁。《第13年》以德國工業龍頭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的舊工廠作為基地,在其中打造出一個霧氣瀰漫,帶有神祕氛圍的小鎮,十座小木屋座落其中,每場演出的四十位觀眾,都會被平均分配到小木屋中,換上劇中服裝,成為其家庭成員。
▲《第13年》中,觀眾不僅只是觀看,同時也會化為劇中角色。(圖片來源:Deutsches SchauSpielHaus Hamburg)


為了營造出小鎮偏遠的形象,製作團隊在場地四周繪製巨型的森林及山脈繪景;而小木屋內,則透過自跳蚤市場購置的二手商品與古物創造陳舊感。除了布景與道具,燈光同樣是重要角色。
在演出中,觀眾可以感受從黎明到黑夜,不同時間點的燈光變化,讓觀眾更加身臨其境;為了創造光線的漫射,並維持小鎮神秘感,技術團隊也得解決一般煙霧機無法創造出濃厚霧氣、以及霧氣十分容易消散的問題。
 
▲為了營造小木屋中的陳舊感,《第13年》製作團隊購置許多二手商品做為布景及道具。(圖片來源:Deutsches SchauSpielHaus Hamburg)
 
 
劇情之外,沉浸式劇場能使觀眾真正「沉浸」其中的重要關鍵,在於演出各部門的無間配合,《第13年》對於細節的注重,更體現了劇場人對於完美的極致追求。
 
▲《第13年》透過繪景,繪製出森林與山景。(圖片來源:Deutsches SchauSpielHaus Hamburg)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 ╳ NTT臺中國家歌劇院】合作專欄

──德國《第13年》:從設計看沉浸式演出

 

>> 查看專欄刊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