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為全球劇場藝術領域中,規模最大並最具權威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2006年在文建會(2012年升格為文化部)的支持下,邀請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秘書處搬遷來台,簽約為期十年,成為第一個將秘書處遷設台灣的國際組織。十年期間,秘書處升格為國際總部,加重了台灣在OISTAT組織與國際劇場界中的重要性,使台灣於國際場合躍居顯位,進入決策核心,突顯台灣在國際劇場界中的影響力。在十年約期將屆滿之際,文化部洪孟啟部長與OISTAT國際劇場組織主席路易•楊森(Louis Janssen,荷蘭)於7月31日下午在台灣博物館小白宮再度簽署合作協議,成功續留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國際總部至2020年。

 

OISTAT是台灣少數以台灣名義加入,也是第一個將秘書處移設台灣及第一個在台灣登記立案的國際性非營利組織。文化部自2012年升格以來,著重文化藝術的發展,推進文化大國的目標。2014年初積極探詢OISTAT總部駐留台灣的可能性。2015年初,洪孟啟部長與OISTAT主席路易•楊森於台北會面,奠定時程表與雙方期待。國際劇場界表達台灣的努力與成績,國際間有目共睹,對於總部續留台灣的未來五年,以及2017年將在台北舉行的世界劇場設計展抱以高度的期待。

 

1968年創始於捷克的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全名為「國際舞台美術家、劇場建築師暨劇場技術師組織」。冷戰期間,東、西歐劇場設計工作者交流不易,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推動下,由捷克、加拿大、美國、東德、西德、匈牙利與以色列等國,共同促成此一國際性的專業交流平台。柏林圍牆倒塌後,OISTAT逐漸擴展,觸角伸及全球各地,更多美洲和亞洲會員加入。1993年,OISTAT秘書處(Secretariat,即國際總部Headquarters的前身)遷至荷蘭阿姆斯特丹。在荷蘭的十三年間,劇場教育專案的發展逐漸蓬勃,更啟動了國際劇場藝術節(Scenofest)及世界劇場設計展(World Stage Design)等大型跨國專案。

 

1997年台灣以觀察員身分進入組織,旋即於1999年由台灣技術劇場協會以「台灣」名義,經過OISTAT全球會員投票認可,正式加入該組織成為會員。台灣加入OISTAT後,積極參與國際活動與事務,多次邀請OISTAT各委員會來台交流,擴展各國人士對台灣劇場發展與美學的認識。2005年底,劇場界同聲出力爭取OISTAT秘書處移設台灣,獲得時任文建會陳其南主委支持,並於2006年初完成OISTAT秘書處搬遷來台工作。時任OISTAT主席的麥可•倫瑟(Michael Ramsaur,美國)讚揚台灣自加入組織,短短十年間展現的活力與成就驚人,「三十六年後,OISTAT這棵大樹將移植到台灣的土壤上,繼續茁壯、開花、結果。」

 

秘書處於2011年升格國際總部,擔下組織營運中樞,進一步證明台灣在全球劇場界的網絡中樞。總部來台後,讓台灣於國際場合與歐美大國平起平坐,並打入決策核心,讓台灣在世界劇場界成為不容忽視的文化大國。

 

十年來輸入台灣的專業國際人脈包括與大型合作專案,以及輸出國際的多元台灣劇場美學,讓台灣能見度大大提升。台灣劇場界屢傳獲獎捷報,包括燈光設計師簡立人、服裝設計師林恆正於2009年首爾舉辦的世界劇場設計展中獲大獎;2011年臺北藝術大學學生胡皓恩在第一屆劇場創新發明獎中奪首獎;2013年於英國舉行的世界劇場設計展中,台灣八位設計師入圍,三個表演團隊獲邀演出,而多媒體設計暨導演的周東彥更獲互動與新媒體大獎。台灣劇場界能量的累積,終在2013年底,台灣技術劇場協會與臺北藝術大學共同獲得劇場設計界最大盛事「世界劇場設計展」2017年的主辦權。今年六月在柏林展出的劇場建築競賽作品中,25個入選展出作品中,便有三個來自台灣建築系的學生入選。六月至九月於莫斯科巴克羅許州立中央戲劇博物館舉行的「世紀之交的服裝設計展」,台灣不缺席,共五位劇場服裝設計師作品入選現正展出。

 

 

在文化部、台灣劇場界以及國際劇場組織各國代表努力爭取下,確立OISTAT總部將續留台灣至2020年。簽約儀式上,包括台灣技術劇場協會理事長劉培能、OISTAT國際總部移設台灣後第一任執行長張維文、臺北藝術大學校長楊其文、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表演藝術聯盟秘書長陳盈珊、臺北藝術中心主任王孟超、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執行總監劉麗婷、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劉俊裕理事長等五十多位劇場界人士齊聚慶賀。OISTAT國際劇場組織接下來將於九月份於香港舉辦燈光設計國際論壇,總部延續邀請著名荷蘭燈光設計漢克•范德紀斯(Henk van der Geest)來台舉行大師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