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時間|2019 / 08 / 13

受訪者|陳儀珊(2018年OISTAT總部實習生)
訪問者|蔡忠駿、余庭語、洪嘉蓮
陪 同|陳韋屏
撰 文|洪嘉蓮
 
 
踩著紅色跟鞋,一頭亞麻綠長髮,採訪當天,陳儀珊害羞的從OISTAT總部(以下簡稱:總部)辦公室後門走進,剛下班的她略顯疲態,但臉上仍維持著笑容。眼前的陳儀珊和想像中有些出入,照片上看似冷豔的她,本人卻有股羞澀的「少女」感,講話時常搭配著手勢,不時瞇著眼微笑。
 
展翅計畫,跨出舒適圈的第一步 
陳儀珊,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以下簡稱:北藝大劇設系)燈光主修畢業。大四那年,考慮到興趣與未來發展,她明白自己畢業後不會繼續從事劇場設計工作,決心為自己的人生另闢蹊徑,2018年總部所辦的「展翅計畫」便是她嶄新旅程的開端。
 
當時總部在粉絲專頁上「展翅計畫」的招募文案中寫道:「我們知道,你已經有一雙翅膀,只缺翱翔機會。來吧,OISTAT展翅計畫,一起飛,敢不敢?」此時的陳儀珊就如這段文字所述,在接受了大學四年的洗禮後已充分裝備好自己,來到展翅計畫,準備大鵬展翅。
 
四天的密集課程中,展翅計畫的學員不僅聽總部成員介紹OISTAT的架構、談國際藝文組織的運作模式,更有一連串實務體驗,讓他們感受身為OISTAT一員的真實場景。
 
提到在展翅計畫中印象最深刻的課程,陳儀珊毫不猶豫的回答「OISTAT保衛戰」。在這個辯論環節中,所有學員要針對「從臺灣的角度而言,應該爭取OISTAT總部續留臺灣」及「為了吸引更多年輕族群參與OISTAT,組織應該提供30歲以下的劇場人免費入會」兩個主題進行正反辯論。「我以前一直覺得自己是個與世無爭的人,但那次真的開始辯論後發現,自己還蠻喜歡辯論這件事。」陳儀珊在這次的活動中,意外的看見自己的另一面,「怎麼抓住扳倒對方的點還蠻有趣的,有種角力的感覺。」
 
展翅計畫的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提案競賽,陳儀珊以《發展對外合作,創造雙贏》為題,分析OISTAT與競爭者「國際舞臺美術聯盟(iSTAN)」的優劣勢,並建議OISTAT拓展與其他相似性質組織的合作關係。憑藉著清楚的敘事邏輯和獨到的觀點,陳儀珊拿到了展翅計畫的首獎,得以前往英國卡地夫,參加OISTAT五十週年慶祝大會。
 
OISTAT總部實習,認知與現實的差異
展翅計畫結束,為了要更深入了解OISTAT的工作內容,陳儀珊選擇繼續留在總部實習。大學四年在北藝大劇設系的訓練之下,陳儀珊對於實習期間的活動現場執行顯得游刃有餘,「做劇場很要求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點對辦活動時的應對很有幫助。」然而,訪談時侃侃而談的她,整段實習過程中認為最彆扭的,竟是在OISTAT五十週年台北派對時,要和許多不認識的來賓交談。作為連結世界劇場人的組織總部,與來自不同背景的人相處成了必備能力,但這卻讓陳儀珊感到很不自在,「這份工作要很大量的跟人交流,但我發現自己比較喜歡跟『物件』接觸,如果工作中要大量接觸人類就會覺得心很累。」也因此,在經歷了台北派對後,陳儀珊深刻認知到自己的個性並不適合從事這種類型的藝術行政工作,也對於自己的未來有了不同的想像。
 
「但我覺得提前認知到這件事也是蠻好的。」在正式進入職場前,能更認識自己一點,對陳儀珊來說,兩個月的總部實習,也算沒有白走一遭。
 
交流的真諦,OISTAT五十週年慶祝大會  
總部實習計畫結束後,陳儀珊以展翅計畫首獎得主之姿,來到了在英國卡地夫舉辦的「OISTAT五十週年慶祝大會」。在Global Community Exchange交流活動中,陳儀珊介紹了自己與OISTAT的淵源,從大二時參加「跳出劇場玩設計(Jump out of Theatre)」工作坊,到參觀2017年在北藝大舉辦的WSD世界劇場設計展(World Stage Design)、展翅計畫、總部實習,最後來到了英國。
 
面對臺下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資深劇場工作者,陳儀珊坦言自己非常緊張,但在分享結束後,有位瑞典的舞臺設計師主動找她聊天,也被現場一位中國的來賓稱讚英文很流利,如此熱烈迴響是她始料未及的,她也因此突破心防,更開放的和大家交流。「組織中的大家都很和善,一開始要和一群年紀長自己很多的外國人講話覺得壓力很大,但大家其實人都蠻好的,不會強逼你講話,頂多是閒聊的時候拋問題給你,不會像長輩那樣有壓迫感。」
 
或許這就是OISTAT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核心概念「交流」——不論你的背景為何,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分享世界劇場大小事。
 
「樂高」一般的OISTAT 
「原本不覺得OISTAT的力量這麼大,進來後才發現很多劇場工作者個性非常自由奔放,真的要靠OISTAT才能把他們拉在一起。」在一連串與OISTAT的接觸後,陳儀珊逐漸體認到這個組織的重要性,她更形容OISTAT像「樂高」,因為每個在組織裡的人都能各司其職、攜手前進,來成就每一個交流的可能性。
 
陳儀珊對於OISTAT的形容讓我回想起一篇介紹樂高的網路文章。樂高(Lego)的名稱源自丹麥語中的「leg godt」,意思是「玩得好」,這或許也為OISTAT的任務做了美好的詮釋——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劇場工作者,敞開心胸互動、交流,在OISTAT建立的平臺之下盡情「玩」在一起。也正如同樂高可以任意組裝的特點,每個來參加OISTAT活動的人,都帶著各自的專業,試圖在這裡與其他不同形狀的樂高串連、拼合,來創造獨一無二的設計。
 
勇敢嘗試  走出自己的路
在正式見面之前,我們看了陳儀珊過去的背景資料,驚覺在每張照片中的她都有著不一樣的髮色。訪談時我們開玩笑的對她說「今天訪問前我們還在猜到底會看到什麼顏色的頭髮。」
 
一如她百變的造型,陳儀珊亦是個不墨守成規的人。
 
燈光設計背景出身,走過藝術行政工作,如今從事節目行銷工作,未來更考慮要追隨自己的興趣,出國唸博物館相關的研究所。帶著一顆堅定的心,陳儀珊在工作轉換間不斷調整自己的形狀,默默往更遙遠的目標前進,懇切而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