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2024 OISTAT線上講座【我適合國際藝文單位嗎?──實習經驗不藏私】

活動時間|2024年04月17日(三)19:00-20:30

主持人|陳韋屏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 總部經理

分享者|簡姵伽   2021年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實習生、劇場獨立製作人

分享者|吳宸維 2022年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實習生、臺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

文字側寫|邱偉恩、鄭則寬  2024年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實習生



走進OISTAT的世界:全球劇場愛好者的國際平台

 

您是否好奇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在做些什麼呢?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全名為「國際舞台美術家劇場建築師暨劇場技術師組織」,1968年創立於捷克布拉格,是由全球劇場幕後工作者組成的組織,同時也是少數以臺灣名義參與,並將總部設於臺灣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OISTAT定期舉辦國際會議、跨國專案活動、國際競圖與競賽等,以實現其全球劇場之「文化交流」、「知識分享與保存」以及「人脈連結」的核心宗旨。

 

每年,OISTAT會透過總部的實習計劃,招募對藝術行政、國際交流有興趣的夥伴。實習期間,實習生將透過專案執行、撰寫中英文文章、採訪、活動企劃等任務,培養藝術行政基礎能力,並學習國際組織的日常營運。此外,OISTAT實習計畫中的一大特色,實習生們可以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內容,並安排自己的工作期程,享有相當程度的學習彈性。

 

本篇文章將回顧【我適合國際藝文單位嗎?──實習經驗不藏私】線上講座,講座邀請到OISTAT總部的兩位畢業實習生簡姵伽與吳宸維,來分享她們豐富的求學經驗與實習收穫。

 

 


(左)2021年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實習生簡姵伽(圖:OISTAT)

(右)2022年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實習生吳宸維(圖:OISTAT)

 

跨越挫敗.尋找自我:簡姵伽的藝術行政之路

 

現為獨立製作人的簡姵伽,畢業於美國加州藝術學院製作人碩士學程(MFA Producing Program,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她在大學時期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並開始接觸劇場製作,劇場本科出身的姵伽,可以快速理解創作者思維,因此能有效協助創作者與團隊溝通。

 

北藝大畢業後,姵伽原已穩定接案,卻毅然決然決定赴海外進修,而原因便源自對自我職涯的懷疑。幾年的接案經歷使她的工作技能逐漸飽和,她開始對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領導者產生疑問。面對職涯定位的不確定、工作意義的空洞,以及無法獲得成就感的多重困惑,她意識到自己需要停下腳步做出改變,她將「挫敗感」轉化為前進的動力。經過反覆的思索與尋覓後,她萌生了海外進修的念頭,恰逢公費留學的廣告出現在她面前,於是她決定踏出臺灣,探索新的可能性。

 

 

(右三)簡姵伽於美國加州藝術學院求學(圖:簡姵伽)

 

在加州藝術學院進修期間,姵伽不斷於反思與提問的過程中找到自我價值,並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她在美國的跨文化交流中學到「界定製作人的個人風格和價值觀」非常重要。此外,她也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並能夠清楚設定每個案子的目標。也是這段求學經歷,讓她認識了OISTAT國際劇場組織。

 

在2021年 OISTAT的實習經歷中,姵伽再次認識到「國際交流」的重要性,無論是組織透過跨國平台促進文化交流與理解、推動創新議題討論、擴展專業網絡以及資源共享,這些皆為持續活化全球劇場產業的重要一環。起初,她花費大量時間研究OISTAT組織和相關活動,探索未知使她感到非常愉快。接著,OISTAT的開放工作環境,使她在實習過程中獲益良多,她提及:「自己很喜歡這種不被規範、高效率的工作環境。」這是一段自我覺察後獲得的體悟。認識OISTAT後,姵伽對國際劇場的敏感度有所提升,她開始認真關注OISTAT的最新動態,並希望藉此持續提升自我的專業。

 

講座最後,姵伽給出四點踏入製作人的建議。首先,她認為身為製作人應該持續「認識自己」,確認自己喜歡的工作方式,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專案;其次,她強調「時間管理」的重要性,指出製作人需要有良好的時間觀念,否則會被期限追趕得非常辛苦。此外,她認為製作人需要「將心比心」,理解創作者的困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方式。最後,藝術行政的「基礎能力」是絕對必備的,從了解節目製作流程、到熟悉各種文書軟體和如何訂購便當等,這些都是身為製作人非常關鍵的基本技能。

 

勇於嘗試・累積實力:吳宸維的跨界實習之路

 

就讀國立臺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三年級的吳宸維,在求學階段中勇於嘗試許多不同領域的實習及工作經驗,累積了豐富的職場技能,包括在Giloo紀實影音、台灣經濟研究院及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的實習。對她來說,「商管」能力不僅限於商業領域的應用,也能在藝文產業中有所發揮。

 

在OISTAT實習期間,她除了負責資料整理、翻譯及製作國際及臺灣會員雙月電子報、收集臺灣藝文界對會員的反饋外,還邀請了上屆實習生進行訪談並撰寫相關文章。此外,她也策劃了實習生十周年小聚會,負責現場籌備及邀約,這對她來說是個嶄新的挑戰,也是個可以認識到不同人的機會。她表示這段實習經歷如同一本職涯百科全書,讓她在眾多交流過程中了解到各行各業的多樣性,更理解實習生就算來自不同背景,也能將相關行政能力在藝文產業中發揮,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及勇氣。

 


 

(左一)吳宸維於OISTAT策劃實習生十週年小聚會(圖:OISTAT)

 

她曾聽到OISTAT魏琬容執行長說過一句話:「在臺灣,OISTAT這類文化中介組織替代了部分政府功能,在國際藝文交流中扮演先行者、錨定者及繼承者的角色。」宸維表示這句話給予了她勇氣,讓她更加堅定地向前邁進,而她也帶著這份勇氣繼續嘗試更多不同的實習。

 

在台灣經濟研究院擔任研究助理期間,宸維專注於文創產業的專案計畫,寫個案及白皮書,並成功在臺灣大學擔任助教。她表示參與OISTAT的實習經驗讓她深刻體會到細節及溝通的重要性,除了提升了自我的文字能力,也幫助她解決問題並思考未來方向。

 

此外,在OISTAT實習經驗的幫助下,她成功在Giloo紀實影音的實習中協助商業開發與挖掘串流界的潛在客戶。同時,她還在臺大電影節擔任總召,儘管是第一次領導團隊,她卻成功地執行決策和引導方向,營造了良好的團隊氛圍並實現了自己的想法。這些經歷讓她明白,只有串連並把握機會,勇於嘗試才能成功。

 

宸維的夢想是推動文創產業研究邁向更完善的未來,成為創作者與政府、觀眾的橋樑,讓好的作品被關注、並在國際上發光發熱。而她分享OISTAT及其他豐富的實習經歷,是希望讓大家能明白——勇於嘗試不同領域、積極參與各種實習和工作機會,是累積職場技能跟認識自己的重要途徑。不論是商管能力的應用,還是跨界到藝文產業的實踐,只要抱持正確的心態和積極的態度,都能在不同的領域中發揮影響力。

 

在OISTAT「藝」無止境的探索,找出自己的人生之路!

 

不管對學生或工作者而言,實習不僅是提升實務經驗的機會,更是了解職場文化和建立人脈的重要契機。就如同宸維深信,透過實習能夠在不同領域中探索並累積寶貴的經驗,進而發現並追尋自己真正的興趣。同樣地,姵伽也認同,無論是在實習還是工作上,良好的合作關係和專業表現都是維繫長期人脈的關鍵。在OISTAT的時光,我們應盡情嘗試與探索,每個人都在這段獨特的旅程中留下屬於自己的獨特印記。


Q:除了學校實習學分的需求外,實習的目的是什麼?

 

簡姵伽:實習CP值很高。很多工作跟你想像的不一樣,透過實習可以認識裡面的人、了解裡面的文化。

 

吳宸維:給自己嘗試一些非商業的機會,喜歡的東西很多,每個領域都有發展的機會,所以透過實習去嘗試並累積經驗,才能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

 

Q:進入劇場產業的相關與非相關背景的優劣勢為何?

 

簡姵伽:相關背景的優勢是畢業後就能順利進入產業,但需多花時間了解藝文產業商業化的部分。

 

吳宸維:商管背景讓我在溝通上有優勢,不過相對在藝術領域上較不熟悉,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期。

 

Q:進入新的工作領域如何快速學習並適應?

 

簡姵伽:將每一份工作當成專案,了解時間、目標與產出,認真認識工作和同事。

 

吳宸維:預先了解工作的期望,時間管理很重要,主動問主管期望的內容與格式,並向其他人學習。

 

Q:如何經營在實習或工作上獲得的人脈?

 

簡姵伽:調整好工作狀態,建立愉快的合作環境,人脈自然能維持。

 

吳宸維:把事情做好是最重要的,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名聲和人脈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