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現場演出時的奇幻體驗是怎麼來的?
在家看電影和去劇場看演出有甚麼不同?
受益於科技的進步,人們有機會找到這些問題的具體答案。
▲ Neurolive計畫透過讓觀眾和演出者穿戴攜帶式腦電圖(EEG)裝置,記錄其於現代舞演出進行時的腦波、心率等生理數值變化。(圖片來源:Neurolive)
加拿大舞蹈藝術家Matthias Sperling與英國認知神經科學家Guido Orgs和英國現代舞藝術組織 Siobhan Davies Studios 合作,召集認知心理學家、舞者、腦神經科學家等跨領域專家展開Neurolive研究計畫。該計畫獲得歐盟旗下歐洲研究院(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資助,旨在透過於演出中使用 #腦神經科學 研究方法,探究現場演出如何影響腦神經連結與引起觀眾情感共鳴。
▲ Neurolive計畫透過讓觀眾和演出者穿戴攜帶式腦電圖(EEG)裝置,記錄其於現代舞演出進行時的腦波、心率等生理數值變化。
(圖片來源:Neurolive)
研究團隊透過讓觀眾和演出者穿戴 #攜帶式腦電圖(EEG)裝置,記錄其於現代舞演出進行時的腦波、心率等生理數值變化。研究結果顯示,演出者與觀眾的腦波與心率會隨著演出進行而同步,且與冥想、潛意識等內在覺察相關的腦波也較活躍,證實現場演出不僅能讓人與人間產生情感共鳴,更能在高度專注的狀態下放鬆大腦,釋放壓力。
▲ Neurolive計畫透過讓觀眾和演出者穿戴攜帶式腦電圖(EEG)裝置,記錄其於現代舞演出進行時的腦波、心率等生理數值變化。
(圖片來源:Neurolive)
Neurolive計畫證明現場演出不僅僅是一種娛樂形式,更是促進心理健康、強化人際連結的重要媒介。隨著科技的持續發展,未來或許將有更多結合藝術與科學的專案,帶領我們重新認識劇場的價值。
▲ Neurolive計畫以腦電圖等腦神經科學方式,探究現場演出如何影響腦神經連結與引起觀眾情感共鳴。
(圖片來源:Neurolive)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 ╳ NTT臺中國家歌劇院】合作專欄
──透過神經科學探索現場演出的魔力:英國Neurolive研究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