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 technology in live performance.
王孟超先生專訪- OISTAT無形的資產:人脈與知識的累積是一輩子的資產
2013-12-04
OISTAT無形的資產:人脈與知識的累積是一輩子的資產
在民國100年的此時,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的總部從荷蘭移設至台灣,在台北落地生根邁向了第五年;而從1999年成為正式會員以來,台灣與OISTAT之間的緣份,其實已超過十年。回憶起與OISTAT結緣的契機,現任OISTAT出版與資訊委員會(Publication &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主席的
與OISTAT的初步接觸平穩而順利,然而接著數年內,卻是台灣劇場界變化極大的一段時期。
CATT的成立無疑是台灣劇場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於此同時,台灣對外的處境仍是相當艱難。在1997年的OISTAT會員大會上,中國頻頻干涉我們的入會資格與名稱;儘管經過一番努力之後,最終仍以台灣名義成為正式會員,卻還是履遭打壓,並且極難獲得多數會員的支持或大會的妥善處理。兩岸大小角力不斷,不但沒有讓我們受挫,反而更加積極地參與OISTAT的活動以廣結善緣。除了增加台灣的曝光率之外,先後在2002年於台北舉辦的教育委員會(Education Commission) 與決策執行委員會(Executive Committee)年會,以及2004年於宜蘭傳統藝術中心舉辦的劇場建築委員會(Architecture Commission)與理事會(Governing Board)年會等,其成功的表現增進OISTAT成員對台灣的認識與好感。談起2004年的會議,王孟超老師流露出驕傲的神情說,那些會議為日後大家所期望的活動類型或開會模式奠定了基礎,會長與主要的決策執行委員會成員等人更是第一次討論OISTAT總部是否移設台灣的議題,建立起初步的共識,是相當重要的關鍵。王孟超老師回想與由於荷蘭當時正屆OISTAT總部贊助即將結束,既然移設成本不高,此舉更可以確保我們在OISTAT中的地位,何樂而不為?在談回當時兩岸處於極度緊張的關係,「中國運用了各種方式進行抗議,例如裝台的隔天就撤走,或是針對Art Taiwan的標語要求修改,甚至在多倫多的年會中,中國大陸的理事親自宣讀抗議書,並一一致電成員表達嚴正抗議等等」,王孟超先生笑著說,話語中也帶著一絲無奈。這一連串的動作,使得我們必須確保台灣在國際上可以發聲並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更堅定了將總部移設台灣的決心。
2003年,幸賴國內外許多人士的奔走與支持,最終於OISTAT明確地表達其立場,聲明藝術交流非關政治,進而修改了會員資格,使我們仍能以台灣的名義入會並獲得永久保障。這次事件無疑打亮了台灣的知名度,也促成CATT在2004年經過理事會討論,將中華技術劇場協會CATT正式更名為台灣技術劇場協會TATT,為的就是明確地與中國有所區分。「這背後確實有很多政策上的考量……正名,對內對外都比較可以受到認同,」當時擔任TATT理事長的
因此,內部已凝聚一定共識,也與OISTAT確定之後,移設的準備便如火如荼地開展。為了取得更多的可能性,拜會許多部門,儘管當時的法規有些限制,加上要求政府部門贊助即具有一定的困難,然而,在當時的主委
在移設細節上的處理,
自2006年總部移設台灣以來,OISTAT已邁入第五年的營運。談到它對台灣的影響,
目前身為出版與資訊委員會(Publication &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主席的
對於OISTAT整體未來的發展,
訪談整理:OISTAT總部
訪談時間:20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