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 technology in live performance.
劇場人眼中的OISTAT-周東彥專訪:交流之中,美學和人文涵養無形滋長
2014-06-05
周東彥:交流之中,美學和人文涵養無形滋長
採訪撰文──鄒欣寧
不僅他們主辦的世界劇場設計展是一個好大的活動,參與的會員國好多,涉及面向非常廣,底下的組織和委員會也很多,包括劇場建築、教育、表演設計、科技、研究、出版與資訊等範疇,參與的委員也都是各國劇場相關領域很有分量的角色;在展覽期間,每天都有好多會議召開,我才意識到,「這樣的組織總部在台灣耶!」
思考一個國際總部可以發揮的價值
由於台灣特殊的國際處境,這樣的國際性組織總部設立於此,至少對台灣人來說,是格外具有意義的事情;同樣地,2017年的世界劇場設計展將由台灣主辦,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過,暫時撇開這個角度,我比較關心的,會是「一個國際總部可以發揮的價值和意義」。
事實上,台灣的劇場本來就與國際接軌程度高。如果要和外國朋友介紹台灣劇場,我大致會從人才養成的學校開始說。台灣有多所藝術大學設有劇場相關科系,以我就讀的臺北藝術大學為例,有戲劇學院和劇場設計學院,其中許多老師是在80年代到美國受劇場教育,返國後繼續從事創作和教育活動,因此,台灣劇場一方面受到固有中華文化的薰陶,一方面也承接美國文化,有混血特質。此外,台灣的劇場設計學生畢業後出國看看、學習的比例也頗高,因此,國外的input對台灣劇場設計以及劇場製作來說滿普遍。
想散播的多於人情,還有深層的人文和藝術追求
有趣的是,台灣國際接軌的程度雖高,但我們還是會有種奇怪的情結,好像台灣是一塊貧瘠之地。台灣的人才和好作品其實很多,以我自己到英國念書的經驗,「自信」有時候是自己走出去才得到。
這也是我認為OISTAT總部或2017世界劇場設計展在台灣是具有意義的關鍵。我們都愛說台灣很有人情味、很友善,但台灣劇場概念對人文與藝術性的追求,我認為是我們真正相信的價值。而這個價值,才是我們真正要和世界劇場人分享交流的方向。
文化交流無法量化成數字,期待總部帶動新局
不過,作為國際平台,我認為重點不在於辦許多活動或展覽,追求參與人數等實質的量化數字,這對文化是一大扼殺,也不是一個國際總部最大的意義。光是「整合國際事務」就是好大、好可貴的價值。我常覺得OISTAT的工作人員很偉大,因為每個國家的藝術家、理事和機構都有自己的需求,在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和需要反覆溝通的事件,OISTAT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得面對這些,但為什麼還要做?因為它有價值,是一個國際總部的價值,那絕非量化數字可以反映。
對我來說,總部的意思應該是,我們就是大腦,總部在這邊,頭腦就在這邊,它關乎核心價值,不是做什麼事,而是決定讓什麼事情被看見,什麼是現在的趨勢──扮演領導和突破的角色,是我對OISTAT總部最大的期待。
本文節錄自OISTAT新書《了解國際劇場組織:把世界劇場人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