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文化領袖論壇由香港藝術行政人協會、香港大學以及Cultural LeaderShip主辦主題「Branding Hong Kong Through the Arts?以藝術建立香港的城市品牌」於6月4-5日於香港大學召開。

論壇延請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前北愛爾蘭英國文化協會總監Shona McCarthy,金融時報亞太地區首席執行董事Angela Mackay,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行政總監高思雅先生、香港法國五月藝術節行政總裁Julien Loïc Garin、丹麥Culture Yard營運和藝術總監Mickael Fock 可謂眾星雲集。 台灣受邀與談代表為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執行總監葉芠芠女士、台灣光華新聞中心主任盧健英女士,《號外》雜誌主編張鐵志先生。

兩天的論壇行程相當密集,從主題「香港是否需要文化界去建立城市品牌」開場,包含5場專題演講,包括「用文化去重新想像城市」、「文化外交作為軟實力:向世界推廣城市」、「展開城市新一頁:如何透過文化倡議及活動促進當地經濟增長與發展」,並有座談討論、分組講座、辯論等。

「Branding Hong Kong Through the Arts?以藝術建立香港的城市品牌」論壇架構

六月四日

Ø  主題座談 香港是否需要文化界去建立城市品牌?

Ø  專題1:用文化重新想像城市

Ø  座談討論-從國際觀點探討如何以文化建立城市品牌

Ø  專題2:與其他國家攜手構建香港形象

Ø  青年文化領袖平台

六月五日

Ø  專題3:文化外交作為軟實力-向世界推廣城市

Ø  分組講座與工作坊

A建立品牌的必要條件 

B如何以城市歷史發展創意節目

C如何進入中國表演市場

D培育新一代藝團-雲門舞集個案討論

E藝團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對話體驗 無聲」個案討論

Ø  專題4:展開城市發展新一頁-Culture Yard如何透過文化倡議及活動促進當地經濟增長與發展

Ø  專題5:建立品牌的合作夥伴

Ø  辯論-於2020年,香港的文化品牌應主要由本地人才而非海外人才領導

 

 

講者由北愛爾蘭、澳洲、香港、丹麥、上海等地的經驗切入,探討香港文化品牌。論壇觀眾亦是一時之選,提問犀利,發言踴躍,為論壇增添不少色彩。.

 

「所以,台灣已經在作了,香港呢?」

論壇中,多位講者不止一次提及「台灣已經做得很好,香港呢?」,台灣的文化政策諸如文化輸出、傳統文化的保存等均受到讚揚,香港當代文化中心創辦人黃英琦女士並援引龍應台部長文化部掛牌成立演說,呼籲香港效法台灣,致力於培養文化的土壤。

天分之外,年輕創作人敢言敢為的創作能量
 

青年領袖論壇請來Music Lab藝術總監黃家正、風車草劇團創辦人梁祖堯、字花主編黃靜、香港藝穗民化節創辦人陳曙曦、社群藝術網路總監鄭嬋琦女士等人暢談自己的藝術之路,以及他門對於香港文化品牌的看法。

重頭戲—辯論「於2020年,香港的文化品牌應主要由本地人才而非海外人才領導」

兩天的論壇最後壓軸重頭戲為辯論「於2020年,香港的文化品牌應主要由本地人才而非海外人才領導」,由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傳訊及行銷總監Kingsley Jayasekera主持。正方代表為視覺藝術家黃國材博士、香港當代文化中心創辦人黃英琦、香港大學社會系系主任呂大樂;反方代表為藝術家Simon Birch、ESKYIU總裁建築師姚嘉姍女士、香港管弦樂團行政總裁Michael Macleod。

香港當代文化中心創辦人黃英琦指出,香港應該尋找真正理解香港文化的人來領航。而姚嘉姍則舉自身經驗為例--香港出生,於澳洲、英國、美國受教育,反問「本地人才」的定義為何? 藝術家Simon Birch更疾呼「香港不應該只鎖定本地人才,而應吸納世界一流文化領導人才」,雙方一來一往唇槍舌戰,十分精彩。

走訪香港藝文界,串連更多可能機會

論壇之外,OISTAT代表並拜訪了數位香港藝文界人士,包括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文化事務部總經理彭康蓮、油街實現/香港視覺藝術中心連美嬌,交換城市藝文發展的看法。

 

會員為組織發展的核心,傾聽會員的意見,形成決策建議是總部工作重要的一環。OISTAT總部代表亦拜訪在香港的OISTAT會員,包括香港演藝學院設計系系主任Richart Roberts、香港OISTAT中心主席羅國豪,傾聽會員意見,深入了解香港劇場設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