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都沒飯吃,我們在這談什麼買票看戲、進博物館?-參與OISTAT 2014巴西年會有感
圖:聖保羅街景

2014.09
文/洪凱西

全國90%的民眾沒有完成高等教育
光聖保羅市便有高達七百萬人民沒有念完中學
當教育與溫飽都成問題,談論藝術是否太奢侈?

八月中旬飛行30小時抵達巴西聖保羅,參加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的大型國際會議。第一天早上首場「巴西文化政策」的座談便向來自三十國家的國際賓客投擲震撼彈。

 

名為「E-Scapes跳脫傳統疆界」的劇場設計、教育與劇場研究的會議,一開頭即單刀直入,砲聲隆隆掀起教育與表演藝術欣賞的論戰,現場超過八十名國內外與會者不可思議的睜大眼,看著台上聖保羅州政府文化部官員、小劇場創作者、市立劇院管理者、藝術教育工作者各抒己見砲火四射,人人談起藝術與教育,不約而同從國家的政治統治歷程談起:殖民時代、解放自由、獨裁統治、開放市場。乍聽新奇又怪異,因為近二十年來,台灣的劇場與藝文界鮮少人願意牽扯政治,也沒人願點明藝文發展與政治社會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談到藝文團隊補助機制,又是一陣撻伐。這樣劇場人不停抱怨的場景似曾相識。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連台上列席官員都毫不保留的抨擊政策。巴西的藝文補助機制,雖有中央政府(federal)、州政府(state)與市政府(municipal)三層級可申請,其內容無外乎兩種:間接補助與直接補助。間接補助,要求藝術家或製作人投企劃案,審查核可後,申請單位才有資格往上一層申請減免補助,或是免稅補助。直接補助,則指申請單位直接向補助單位申請補助,然該途成功案例寥寥可數。不公平的機制,導致有機會受補助的集中在少數大團體、大製作人或活動公司。因大型團體或公司才易申請補助與減免自身及贊助者的賦稅,民間贊助便向大單位靠攏。因此大者恆大,小者便自謀生路。眾人雖認同政策有極大的缺失,然而除呼籲多給真正創作者、創作團隊補助外,似乎還在摸索其他可能機制。

六天密集的馬拉松會議討論中,常見與台灣雷同的討論:補助不均、教育資源缺乏、劇場觀眾難培養、技術劇場教育的建立。討論中常見矛盾與勇氣。談及技術劇場教育,抨擊國內制度的匱乏,民間變通方法是固定邀請英國、美國、瑞典、荷蘭等技術劇場人士協助訓練劇場人;同時又反省大量援用西方國家的經驗,是否抹殺了本國特殊劇場文化的建立。在國際賓客面前,巴西人坦率無畏揭示自我矛盾,企圖尋找著自己的下一步。

就教育大業而言,儘管巴西執行十二年國教,中輟生卻是普遍現象。巴西的基礎與高等教育皆免費,然貧富差距大,生活困頓,看似沒有生產力的「上學」,很容易被家庭中的其他價值觀排擠。全巴西有九成人口沒有受高等教育,而擁有一千一百三十萬人口的聖保羅,則至少有七百萬人沒有完成中學教育。

其中之一原因要歸咎公立學校待遇差,連帶造成公立學校師資差,往往僅能聘任中學畢業生擔任教職;最好的中學教育在私校,屬於富貴人家的消費。弔詭的是,巴西最好的高等教育在公立大學。畸形的制度產生不公允的狀況:有錢人享有最好的中學教育,才有機會到最好且免費的公立大學。不停循環,富者恆富,貧者難翻身。中產階級力竭勞碌卻只能載浮載沉。這場會議的主辦人之一私下告訴我們,她十三歲女兒每學期的私校學費相當於四千英鎊。而她,是一名自由工作者,不是公司大老闆,不是上班族,休息或假日是奢侈品。

眾人疾呼藝術的培養,要從教育開始,並要使藝術教育人人得享,無所不在,才有機會養成十年、二十年後的劇場或美術館觀眾。教育不只在學校、更須延伸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羅織成網才不致讓民眾從美學教育中輟。一片認同感油然而生時,一位巴西籍劇場導演表述曾經不知下一餐在哪裡的困頓,飢餓難捱時,哪裡來的心情與精神進劇場?如今他堅持一半的演出一定要在戶外,任何人都可以接近的場域表演。他爭論著從戶外演出的熱衷看來,並非人們不喜歡藝術,也不是不懂藝術,而是沒有經濟實力消費藝術。

 

飛大半地球來開會?
重視文化激盪,思想交流

置身這場劇場人的國際會議,開頭深刻的文化震撼,一窺巴西當地的文化與教育制度面。對於身處台灣藝文圈的我們,有種「原來我們並非孤獨於世上」的安慰。更深的學習則是處處妥貼又自信的國際會議舉辦方式。輕鬆自若,暢所欲言,沒有桌面上下的差異,沒有隱藏的議題。沒有非得要裝修門面給國際貴賓看的顧慮。我們不禁思忖著「劇場人不就是該這般真實與直率嗎?」

一般民眾如你我,總感覺國際會議是學術圈發表學術研究或科學新發現之用,平常劇場人開會不外乎跟表演相關的製作會議、技術會議,一群各國劇場人又為什麼飛大半個地球參加這個國際會議?

在全球OISTAT人嘴裡常掛一句:「OISTAT需要親身經歷才能體會它的強大影響力。」「E-Scapes跳脫傳統疆界」盛會無疑是這句話的最佳證詞,這場會議乃由OISTAT國際劇場組織三大專業領域委員會「表演設計」、「劇場研究」與「劇場教育」共同舉辦。前後囊括會議前的工作坊,會議後前往里約熱內廬與美景市(Belo Horizonte)的參訪行程,共計15天旅程,匯聚了三十多國,八十多位劇場相關專業人士。

 

OISTAT是全球性的國際劇場組織。各國劇場人每年為了得到更多資訊,吸收不同文化,總是兩年前就規劃著兩年後要參加的會議。六個專業委員會一年一度的會議,由各國會員爭取舉辦。會議主辦方得早早搶著遊說會員們支持,才有機會排得上OISTAT的「開會」行程。成功爭取舉辦一場年度國際會議,主辦方需要結構出一個吸引人的會議行程與議程。特殊的地點,帶有神祕感的文化,往往能吸引全球劇場人翻山越嶺來相聚。

這次巴西主辦單位大獲全勝,主要爭取了三個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年會,南美特殊多元文化頗令各國會員心嚮往。十個月的籌備,抓緊了OISTAT全球人脈,廣邀各國劇場與建築燈光設計、舞台服裝音響設計、多媒體設計與研究、劇場學者、技術劇場教育工作者、演奏會設計、插畫設計…等齊聚一堂。國際人士的磁效應,更吸引原本壁壘分明的巴西各派人馬齊聚參與討論,包括巴西聖保羅當地州政府文化廳、三個大小劇場、多所大學與社區中心之代表等,每日早上九點到傍晚六點的議程,徹徹底底討論社會、政策、機制、創新等議題。

 

會議不僅議程精心策劃,鼓勵多元言論,會議空間的選擇亦能營造及促進激盪的氛圍;嚴謹的態度輕鬆的氣氛往往能夠讓與會者暢所欲言,誘發精闢的討論與見解。而會議之外,重要的是文化參訪,也就是帶領國際貴賓領略當地文化。巴西主辦方此行安排豐富的文化參訪:參觀市立劇院、紅燈區的小劇場、民間辦學的劇場學校、實地了解社區文化中心,當然晚間活動還有觀戲選項、森巴舞小酒館、品嚐當地美食。國際旅人初乍到一地,異國文化最是新鮮,對劇場人而言,此時像海綿吸收著種種文化刺激,下一場劇場設計的靈感已然在發酵。

林林總總的會議細節,小到識別牌的製作、結合商家的優惠;大到現場來賓接待、流程掌控;繁瑣到八十幾位國際貴賓的接機、住宿、交通、餐飲等物流細節多如麻。當你估計有個強大的團隊支援與支撐,現場才明白其實全繫於兩位巴西劇場女子Aby Cohen與Rosane Muniz的強大熱情與毅力,張羅串聯國際與國內細節。Aby Cohen是知名劇場設計暨策展人,連續擔任2013世界劇場設計展與2015布拉格劇場設計展的策展人。曾經是巴西知名藝人的Rosane Muniz,現在身分是劇場服裝設計師。兩人經常參與國際活動,深刻了解推動交流的迫切性,參考各國發展與作法,協助推展巴西的文化政策與制度的形成。

來自世界各地的賓客,文化與習慣不同,賓客初來乍到語言不通的異國,難免問題百出,此時便仰賴一個萬能的地陪團隊,協助解惑。而這個團隊則由一個28歲的巴西青年Daniel Celli帶著三位同樣年紀的團隊成員,從早上六點接機送機,食衣住行娛樂種種安排,可說是無微不至,就算是凌晨一點依舊使命必達,令人敬佩。

一個會議的舉辦如同一場演出,密密麻麻的細節掌握,台上是演出,台下是服務。台上表現不佳或台下服務細節沒顧好,與會者與觀眾的抱怨四起,容易抵消許多人與時間的努力。即便如此,這場由劇場人張羅的國際會議,面面俱到,與會者無不掛著笑容離開。

劇場與國際會議 兩者加乘 一樣是門好生意
八十多位國際賓客齊聚聖保羅,集中入住三家旅館,光是每天超過數十人的集體參訪或用餐行為,已為當地店家帶來可觀的收入,遑論觀光周邊消費的總體效益。說國際會展是門好生意,眾所皆知;文化人一直說服自己「文化是門好生意」。近年觀察OISTAT國際會議,看得出劇場與國際會議兩者加乘,即便不是超大的會展,一樣是門好生意!

原文出處:【國藝會線上誌】2014年9月號
圖片來源:OISTAT國際劇場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