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 technology in live performance.
【Art Plus雜誌】巴西秘境藝術花園Inhotim
2014-11-17
文/圖: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經理魏琬容
文章來源:【Art Plus雜誌】2014年11月號
Inhotim (發音印佑慶in-yo-chim) 位於巴西東南方布魯瑪迪紐(Brumadinho),是巴西最具特色的當代美術館之一。
用「美術館」形容Inhotim總覺得不大貼切,不同於一般美術館多半為室內空間,Inhotim屬於開放式博物館(Open Air Museum)。佔地高達五千英畝,已開發三千兩百英畝,包括植物園以及藝術園區兩部分。原址為創辦人柏南度帕斯(Bernardo Paz) 的農莊,供私人藝術收藏,後經知名巴西景觀設計師羅伯托布雷馬克思(Roberto Burle Marx)設計地景,轉為對外開放。2006年開幕以來Inhotim積極延攬各路國際策展人以及經營人才,打造獨一無二的藝術園區。
親民的當代藝術公園
走進Inhotim ,湖光熠熠,一隻水鳥優雅的滑過水面,綠樹扶疏 ,陽光明媚,各色花朵迎風搖曳,熱帶特有的爬藤植物攀樹而上,臉盆大的葉面令人想起童話「傑克與魔豆」,高聳林葉篩落陽光,一地斑駁金黃。走過湖畔小徑,園區的入口處擺了中國藝術家張洹的《龜馱碑(愚公移山)》—一個人面烏龜揹著石碑,石碑背後刻著《列子•湯問篇》愚公移山寓言。
園區中珍稀植物與大型藝術作品相映成趣,參觀者可以在植物園、藝亭、大型藝術品中間漫遊。其中不乏Chris Burden、Matthew Barney、草間彌生等知名藝術家作品,更有許多巴西當地藝術家之創作。由於空間廣、創作彈性大,藝術家看似瘋狂的點子都有可能在此成真,許多大膽的作品應運而生,比如Aitken Doug的Sonic Pavilion就是歷經五年的研究,最後才在Inhotim落實的作品。有些作品尺寸大到需專門蓋一個空間才能容納,或是本身即是一個空間,參觀者不再是走馬看花似的逛過一張張畫作,而能實際上「進入」作品,感受藝術。Inhotim收藏了千餘件藝術作品,包含畫作、攝影、雕塑、裝置等,礙於篇幅,僅簡介三個作品。
Sonic Pavilion (2009)
藝術家Aitken Doug在Inhotim山丘上用玻璃以及鋼材建了Sonic Pavilion,一個饒富趣味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Doug挖了一個深約200公尺的洞,透過麥克風收集並放大地球的聲音,觀眾走進這空間,將會聽到一陣一陣低沉而絕不重複的低頻聲音從地板中心的孔洞傳出。玻璃亭子四面貼上特殊的反光塑膠,觀眾只能直視前方景色,眼角餘光所視範圍是模糊的,少了視線干擾,可專心感受地球的聲音。
Beam Drop Inhotim (2008)
藝術家Chris Burden為了Inhotim重現1985年在紐約Art Park的作品Beam Drop。從45公尺高空把100根鋼材往下丟,插到三公尺深的水泥地基上,被喻為是一個「反建築」的宣言。
當代藝術館空降小鎮布魯瑪迪紐
在Inhotim營運之前,布魯瑪迪紐原本只是偏鄉市鎮,一片茫茫紅土,土壤不肥沃亦缺少水源,鎮民需要出外找尋工作機會,極少外來訪客,鎮上沒有旅館,如今鎮上數個旅館可提供兩千一百個房間。Inhotim的一千兩百名員工中有百分之八十為布魯瑪迪紐當地人,由於小鎮規模不大,由外地移居而來的員工多半選擇住在美景市,為了符合龐大的通勤人口需求,美術館有五台專屬員工巴士,定時從美景市接送員工上下班。
在每週二免費入場日,許多當地居民攜家帶眷走進Inhotim,很多參觀者原本只是為了參觀植物園,由於Inhotim中各式植物與藝亭錯落有致,無形中讓當代藝術成為閒暇生活體驗的一部分,接近藝術不再是一件苦差事。
這兒不是美術館,是一種心靈狀態
創辦人伯南度帕斯出身並不富裕,早年做夥計,而後白手起家經由礦業致富,在藝術家好友Tunga推薦下開始收藏當代藝術,他雙眼如鷹神采奕奕,一頭搖滾明星式的齊肩白髮,談到興奮之處不時大力揮動雙手。帕斯的英文表達能力不錯,雖然備有英語翻譯,但是當翻譯人員試圖解釋帕斯的話時,他往往不耐煩的揮揮手,堅持自己的用詞,侃侃而談他對於生活的看法。
談到Inhotim之創立,他強調這裏不只是一個美術館,而是一種心靈狀態 (Inhotim is a state of mind), 傳統美術館冷冰冰的空間設計,讓到訪美術館的人必須畢恭畢敬繃緊神經,接近藝術變成令人疲勞的事,但Inhotim不同,Inhotim可以讓到訪者「重新找到自己、重新找到生命。」
帕斯極度排斥大都市的生活型態,大都市的交通、汙染、壅擠令他厭惡,他不斷強調「生活」的本質,來到Inhotim的人心靈將會被洗滌,進而反思原本生活諸多不合理之處,他表示許多藝術家們到訪Inhotim後,受到這裡的氣氛所感動,主動表達願意於此展出作品。
「在未來,人們將不需要住在大城市。」帕斯相信未來透過科技,人們可以住在自己的小天地中,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強調收藏藝術不應該僅僅為了個人享受,應分享給更多人。城市中狹小的空間無法滿足其創作需求,而Inhotim有足夠的土地與資源使這些想法成真。
對帕斯而言,Inhotim顯然不僅僅是個藝術園區,而是他一手打造的王國,他就是Inhotim之王,透過這個園區說服世界另一種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新任執行長葛拉西擘劃「全新體驗」積極納入表演藝術
而與舞蹈家合作只是Inhotim跨足表演藝術的第一步,在葛拉西的策劃下,Inhotim將有一座湖上的環形劇場於2016年開幕,暱稱「水面下的夢境」(Dream Underneath) ,預計將有一萬五千席,每年固定一季由Inhotim策展,並接受客席藝術家或是策展人申請,可供音樂會或戲劇演出。
碩大園區 挑戰經營者策略
「打造藝術夢土」與「融入當地社群」之間的最佳平衡
對於許多巴西民眾而言,Inhotim更是一扇世界之窗。有了Inhotim,布魯瑪迪紐的學童與紐約市的孩子一樣可以親炙大師作品,真正落實文化平權。尤其當代藝術教育著重感受與啟發,看看來往孩童的歡樂笑靨,說不定下一個震撼藝壇的巴西藝術家就誕生於此。在「打造藝術夢土」以及「融入當地社群」之間,Inhotim不斷尋找最佳平衡,出色的團隊加上規劃完整成功的藝術教育,讓Inhotim成為連結一般大眾與藝術家的重要節點。
下一個Inhotim的可能性
夕陽斜下,緩步出園回頭望,中國藝術家張洹的《龜馱碑(愚公移山)》顯得意味深長,畢竟Inhotim活脫脫就是一個愚公移山的故事。唯一不同的是現代的愚公不再需要代代努力,僅需要一人的意志,十年即可將一個偏僻山頭變成揚名世界的藝術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