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VR/AR成為趨勢排擠了誰?「2019布拉格劇場四年展」後記
活動名稱|2019布拉格劇場四年展 2019 Prague Quadrennial
活動日期|2019.6.6-16
文字|王晨馨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 總部)
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及AR(Augmented Reality,增擴實境)技術發展已有半世紀*,迄今雖未進入成熟期,但亦逐漸普及於各項應用中,諸如電玩遊戲、產業訓練等等,而這些技術也開始出現在劇場、展場中,如本次布拉格劇場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以下簡稱PQ)中,便有展館、節目選擇使用VR/AR作為呈現方式之趨勢。
PQ現場中的VR/AR技術應用
不論是作為打破傳統設計、展演呈現上的限制,或是結合特定空間傳達理念、打破視覺的疆界,隨著VR/AR技術的發展,選用該技術作為呈現媒材,無庸置疑地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本次PQ國家與區域館中,約有六分之一的展館選擇使用VR/AR技術作為其呈現方式。以愛爾蘭(Ireland)《Design & Destroy》及保加利亞(Bulgaria)《CONGLOMERATE》二館為例,此二館皆選擇以VR技術呈現該國表演設計,前者觀眾可坐在旋轉椅上,配戴VR眼鏡,觀看固定片段(5個VR眼鏡所呈現的皆為同一片段);後者則請觀眾帶上如昆蟲複眼般的VR頭盔裝置,或使用平板搭配AR技術,自行選擇欲觀看片段(現場共有6個頭盔及平板,其呈現類別分別為戲劇、木偶劇、歌劇、電影、舞蹈和表演藝術)。
上圖為搭配平板電腦使用AR技術體驗作品,下圖則為參與者配戴蜜蜂頭盔以VR技術進行體驗。
保加利亞館作品《CONGLOMERATE》,主要策展人Ognyana Serafimova與聯合策展人Petar Mitev、Hanna Schwartz透過VR與AR技術使觀眾能身歷其境。觀眾可選擇坐在固定木椅上配戴蜜蜂頭盔(VR眼鏡含於其中),或選擇搭配平板掃描蜂箱(牆壁)配戴VR眼鏡觀看超過50個來自保加利亞設計師之作品。
而除單純展現該國或地區之優秀設計作品外,亦有藉由VR/AR技術,傳達理念,引起觀眾思考。以臺灣館的作品《寶島浮沉 Island Invisible》為例,展出現場僅有一座半毀的土地公廟,觀眾須搭配手機上的APP觀看以AR技術所建立的虛實共構的展場。
且在PQ的36Q˚ 展場,亦有採用VR沉浸式體驗的《Blue Hour》,該作巧妙結合36Q˚ 展場建築特色,使觀者能隨著VR裝置中的景物變化,展開一場有別於36Q˚ 本身聲光展演裝置的探索之旅。
拉近距離抑或遠離,科技是否真能打破疆界
- …That's how the VR technology implies a bold principle - going out of one world to perceive another. The "loss" of sight makes it possible to "see" beyond, there – on the stage. The role of technology overcomes its practical functions and gets a new meaningful context. -
上述節錄自保加利亞館對其作品《CONGLOMERATE》之介紹,承如其敘述,透過VR/AR技術,藝術家可以保存劇場中轉瞬即逝的美好,記錄其設計於舞台上呈現的完整樣貌,使觀者能夠超越時空界限,近距離觀賞、體驗其設計。更甚者,即便親臨現場觀賞演出,亦有可能因觀賞位置而造成某些視線上的死角,但若以VR技術進行體驗,則能免除此一問題。是故以VR/AR技術呈現作品實有其優處。,但於此同時,它是否亦在無形當中排拒了特定觀眾呢?
於先前所述的體驗過程中,筆者觀察到其無形中排拒特定觀眾之現象,這些觀眾約可分為以下三類:非科技擁護者、受限於年齡以及特定場域與VR技術結合所造成之阻礙。第一類情況最為直觀,在科技產品氾濫的時代,不免俗的會出現反對科技廣泛應用之群眾。於PQ期間,筆者曾聽聞參展志工分享展場觀看心得,而對方即直截了當地說道:「我來自西雅圖,為了逃避過度現代化的城市,選擇來到古蹟與現代巧妙融合的布拉格就讀大學。我真的沒有那麼喜歡科技,所以在展場中的此類展館我一概略過不看。」是故,VR/AR在此時即成為此類人所迴避的對象;而第二類受限於年齡者,在VR體驗上尤為明顯,在筆者觀看保加利亞國家與區域館作品時,即碰到因年齡未滿12歲而無法體驗VR的小男孩,雖該展區負責人旋即詢問小男孩是否考慮使用平板搭配AR技術體驗,但小男孩卻一把拒絕。關於VR對於視力發展的影響,至今仍有諸多討論,而當展館在決定採用VR作為體驗方式時,於無形中亦已排斥未適齡兒童;第三類則是受限於體驗場地,在36Q˚ 展場中的《Blue Hour》,VR體驗者須打赤腳踩在限定圓圈的沙地中,體驗過程雖佳,卻也使人不禁嘆息,此項體驗對身障者實際上並不友善,在有檻的圓圈沙地中,體驗VR對於身障者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危險,而這樣的危險,在不知不覺中,也會降低身障者嘗試的慾望,實為可惜。
參與者需配戴VR眼鏡,手持另一感應裝置,赤腳於圓圈的沙地內進行體驗。於體驗過程中,參與者可在各個場景(如森林、河邊等等)進行探索。
綜觀而言,雖VR/AR技術能打破現實與虛擬的疆界,帶給觀者新的視覺體驗,但於此同時,其卻也在不知不覺中排拒了某些觀者,而在VR/AR可能成為未來趨勢的情況下,如何改善排拒使用者的現象仍有待觀察。
標題:VR/AR的過去、現在及未來展望
出處:Tech News科技新報
日期:2016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