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2022 OISTAT總部實習生 吳宸維

2021 OISTAT總部實習生 李奕慧(圖|李奕慧提供)

 

身穿米白色毛氈外套,修長手指隨著話語偶爾交叉思考,又忽得放大手勢形容概念。直到入座會議室、切入訪談問題後,我才凝神細視今日訪談主角,2021年OISTAT總部實習生——李奕慧。她的模樣聰穎靈動,恰如其名。

 
虛心誠實、多元包容是她對自己許下的目標。雖開玩笑似的說,「講出來如果沒達成,豈不丟臉」但她小心翼翼的將想法拋擲、實踐,然後看能被帶領到多遠的彼方,也好奇著能在哪裡落地紮根。這是奕慧在二十初歲的青春現在進行式。
 
OISTAT是我成長探索的一部分
 
初申請OISTAT總部實習是在COVID爆發,一切活動停擺、遠距上課的大三盛夏。就讀臺灣大學外文系雙主修政治系的奕慧,在大量公部門見習消息中唯看到OISTAT總部實習計畫,想到先前在臺大意識報採訪寫作的兩年經驗與組織要求貼近,前一學期也在系上表演中出演舞台劇,對劇場稍有興趣,便毫不猶豫投遞申請。「OISTAT是我成長探索的一部分。」細想,對世界的感受力強或許對奕慧來說是幸運的責任,容易被議題觸動、想嘗試各種事情,想貢獻、學習的面相也很多。實習兩個月並不會大改造一個人的價值觀、目標,但如滴水穿石,OISTAT總部實習經驗讓奕慧的世界除了走學術、公務員之路外,多了另一道可能的風景。
 
緣份讓她跟其他兩位實習生來到OISTAT,三人遠端協作講座側記、PQ布拉格劇場四年展 簡章部分翻譯、採訪2020年總部實習生、編譯國外劇場新聞快報與製作《2021樹林跳:跳島舞蹈節》Instagram社群經營策略的提案。只能與鏡頭彼端的夥伴互動,雖少了休息之餘的軟性交流,但她們合作無間,每份任務都能在期限前提早完成。
 
 ▍讓別人相信我想要被看到的事 
 
採訪她的實習夥伴時,大家不約而同地形容奕慧對文字很敏銳。雖然奕慧在臺大意識報有兩年編輯經驗,但不同於從「個人觀點」發表專題,在OISTAT總部撰寫文章時,從組織立場思考行文風格與所要傳達的理念就會是全新挑戰。思考、討論之後,她也給予夥伴實用易懂的寫作建議。而實習過程中,令奕慧印象深刻的是實習期末專題——《2021樹林跳:跳島舞蹈節》Instagram經營策略提案。研究過往貼文與受眾後,產出對2021年跳島舞蹈節的社群規劃報告,盡善盡美的呈現收穫眾多好評,內容設計也獲參考沿用。
 
實習生分析2021年跳島舞蹈節IG粉專(圖|OISTAT總部提供)
 
OISTAT總部作為奕慧第一個實習場地,她覺得這裡背景多元、相處融洽。雖是實習生,但如文章需修改,主管們註解詳細,也會向她解釋調整原因。因此覺得所付出的努力、成果有被尊重。而最大的收穫,便是看到不一樣的人與其背後故事。像是她認為同屆夥伴簡姵伽堅定於目標,是她未來想成為的那「閃閃發光的樣子」。與夥伴交流國外留學經驗,覺得精彩的同時,也對當時的奕慧是一種刺激,刺激之後反省、去確信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可以用文字媒體,讓別人看見我想看見的東西是很有價值的事。」結束2021 OISTAT總部實習後,延續著對不平等議題的關懷,奕慧在2022年暑假也到Teach For Taiwan (TFT) 擔任社群行銷實習生,嘗試對教育不平等議題的倡議。在跳島舞蹈節IG貼文提案累積的經驗與技能,很快派上用場。有趣的是,在報導、藝術行政、教育,三種截然不同的專業領域裏繞繞轉轉,說故事、寫作的能力在不同位置上磨礪、操練,於是一則則脈絡清晰、有溫度的文案紛紛化作奕慧筆下的翩翩風景。
 
 
拍攝TFT社群宣傳影片的奕慧(圖|李奕慧提供)
 
 集眾人之力,實踐理想 
 
「用藝術回應議題是很不錯的方式。」奕慧如是說。劇場本是為討論公共議題而設,而她所看到的OISTAT是個滋養表演藝術的媒介,並非創作端,也不是觀眾,反而是像催化劑一樣的存在,嘗試使劇場幕後、技術人員交流想法、連結合作,讓跨國表演藝術人員產生更活躍的化學反應。
 
雖還未肯定自己心屬的領域為何,但她不斷成長,並謙虛以對。「在認識不同事情時,我知道自己是有所不足的。」議題中的困境、問題需要眾人之力才能穩健改變、解決,推動共造理想的未來。如劇場也是許多人默默付出著,才能夠使一齣戲被構築、上演。而奕慧用專長為所在乎的事貢獻小小心力;為所相信之事點一盞燈。慢慢的,像是一個還在辨明方向的羅盤指針,晃動幅度越來越小,越趨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