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2022 OISTAT總部實習生 吳宸維

 

她觀察,表演發生時舞台上的各個角度;她傾聽,過客們來往所拋出的捷思摯語;她思考,靈光如何在劇場被啟發。

思緒流淌在清澈雙眸,隔著螢幕仍可以感覺到許玉昕對世界的滿滿好奇。「懂的很多,但持續向前跑著。」是當年度實習夥伴李奕慧給她的註解。非本科出身,但玉昕歷經旁觀者、表演者等種種角色,像打算把劇場認識透徹,如信仰一般。
 

⽟昕於上海⼤劇院路⼝(圖|許⽟昕提供)

 
 
劇場讓我有最直接的感動 
 
 
「劇場是一個可以讓人們安心、產生信任的空間。」玉昕如此說道。
 
回顧與劇場初相遇,是大一參與表演工作坊的校園戲劇工作坊。與大伙圍圈,分享彼此記憶中最鮮明的各種時刻;合作共演。她首次發現每個人的生活、感知世界的方式竟能如此不同,而表演需要大家自在地表現自己,展演多變細膩的情緒,於是信任被自然的建構起,而她喜歡這樣的合作氛圍。

 

去看去聽、接收刺激後反芻,對玉昕而言,劇場能夠帶來最直接的感動。直面現場情緒的碰撞、堆疊,一次次在戲裡探索議題、再次經驗對深信不疑的事物的感受,也延伸感知世界的邊界。她寫戲、演戲、評戲,可能是全知視角,用作者已死的原則討論劇本、演出概觀;也可能是參與校內崑戲演出,或在協商劇場裡將未知譜下具體樣貌。

 

懷著能不能將興趣當飯吃的疑問,就讀政大英國文學所的許玉昕來到OISTAT總部,開始2021年夏季實習。她想確認自己對劇場的熱情與現實生活可以在什麼樣的距離下取得平衡,是表演者、幕後,抑或是不在表演發生當下的國際組織。
 

 ⽟昕參與中⼤崑劇折⼦戲《春歸⼈⽉圓》校友專場演出(圖|許⽟昕提供)
 
使交流被發生 
 
疫情使然,三位實習生遠距在線上合作,工作節奏竟是令所有人都嘖嘖稱奇地高效順暢。兩個月以來一共完成歷屆實習生訪談、PQ簡章翻譯、講座側記、劇場消息的日常貼文以及跳島舞蹈節的社群行銷提案。其中,被玉昕視作挑戰的是撰寫實習生訪談文章。身為研究生,已然習慣閱讀、輸出英文論文,不帶情緒、精準表現自己「有話要說」的立場。以往在寫評論時也是先有自己完整想說的論點,但若寫文章變成是為別人或組織發聲,就須考慮如何透過文字展現能夠躍然紙上的人物形象。面臨挑戰,除了夥伴支持,她也多方參考訪談文章的敘事口吻以及撰寫內容定位。但挫敗感並不如所想的沈重,因為她積極以對,想著「再努力一下就可以多學會些什麼」,慢慢地挑戰自己,累積實力。
 
而她也很喜歡OISTAT總部的組織氛圍,人雖少、沒有清楚的階層關係,有歸屬感的同時,也因明確界定任務分工,獨立且流動的工作著。「OISTAT是個交流與交匯的地方。」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希望讓世界各地的劇場幕後工作人員得以交換想法,使創作有機的持續發生。玉昕設身處地的說,每天要面對陌生、文化背景全然不同的劇場工作者,OISTAT總部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讓大家集合在這裡,因為交流從不是一蹴可幾。除了定期更新電子報,維繫全球會員網,也要推動國際比賽事務籌備,因此總部需要盡力創造一個讓大家願意溝通的環境。如疫情使線上交流更加頻繁,時間、內容、管道都要妥善考慮。把這些條件弄得完善,交流才得以被發生。
 
(練習擁有)打破框架的勇氣
 
 
於台北雙年展協商劇場《核廢的未知數》中扮為北海岸土地的⽟昕(圖|許⽟昕提供)
 
如果問實習之後她感受到自身有什麼變化,那必然是練習擁有「迎接各種挑戰的彈性」。玉昕也與我們分享,Podcast是她埋首寫論文之餘,停留抬頭、稍事喘息時可以鑽入的小小獨立空間。近年來,斜槓已然成為一種習慣,Podcast主持人們往往將其當作額外工事,談論興趣與工作的延伸。玉昕好奇不同工作型態的人如何學以致用,將能力跨領域運用?總窺得一沙一世界。
 
在開放的劇場產業內外,風向、機會瞬息萬變。疫情加成、國際趨勢影響,使得劇場停擺了很長時間。在過往經驗不見得適用的現在,就要去想如何創造出嶄新、讓劇場得以延續生機、並留住觀眾的點子與執行方式。「累積經驗可以走到高點」雖是正確心態,但玉昕覺得更重要的,會是記住自己如何面對經驗中,所遇到那些「打破框架」的事情。時常讓思緒覆盤回到現場,若是重來當要如何優化執行流程?在不同任務中磨練決策眼光、累積執行能力,期待自己能做到從容迎接下一次的未知挑戰。
 
願劇場永存
 
⽟昕參與《轉校⽣》員林版製作的劇照(圖|許⽟昕提供)
 
當社會劇變,劇場作為載體要如何回應、存活更是整個世界的當前考驗。OISTAT致力促使的國際賽事、幕後技術人員的交流活動雖非發生在觀眾所能看到的表演幕前,但正是這些意見想法交流,才使劇場表演得以生生不息,不致創作靈感枯竭。同時OISTAT總部也向國際提供座標亞洲──臺灣的在地觀點。問起對臺灣劇場的未來想像,玉昕看到與地方連結的可能性。離開首善之都,建立人才與區域文化間的橋樑正是她期待的未來式。而OISTAT與驫舞劇場、新北市樹林藝文中心長期合作「跳島舞蹈節」,把滿載點子的專業舞者們帶到社區,綻放獨有文化脈絡。
 
「以前會浪漫地覺得工作就是要做有興趣的事情,就算沒賺很多也沒關係,但這只是一種自以為壯烈的付出。」一年中歷經疫情下的OISTAT總部實習、大病一場,玉昕笑談自己正處於心態與人生目標上的轉變期。胸口熱情未曾磨滅,但情緒退潮之後,什麼會留下?玉昕看得更實際了,無論身為觀眾買票看戲,或是投入製作推廣,她認為,當有人、有流動,劇場與其所帶來的感動才能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