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名稱|2025線上分享會【我適合國際藝文單位嗎?──OISTAT實習關鍵報告】
  • 活動時間|2025年4月23日(三)19:30-21:00
  • 主持人|魏琬容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 執行長
  • 講者|

邱偉恩 2024年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實習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研究生

李奕慧  2021年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實習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

  • 文字|簡瑄、蔡昀蓁、王家芃(2025年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實習生)

-----------------------------------------------------------------------------------------------------------------

 

你知道台灣有個國際藝文單位的總部嗎? 你好奇劇場人的聯合國的日常營運嗎?
 
創立於1968年捷克布拉格、由劇場幕後工作者組成的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全名為「國際舞台美術家劇場建築師暨劇場技術師組織」,藉由定期舉辦以劇場為中心的國際會議、跨國專案與競賽,打造專屬劇場人的聯合國。此外,OISTAT也是目前唯一將總部設於臺灣的國際組織,每年暑假提供青年學子實習機會,培養劇場國際交流與藝術行政的跨領域實務經驗。
 
走進劇場人的聯合國,培養帶著走的能力
 
兩個月期間,實習生會被賦予多種專案任務,包括人物專訪、中英寫作、活動企劃、參與專案執行等工作,學習藝術行政與國際組織的日常營運,也培養帶著走的能力;而實習生們在與同事合作的過程中,彼此激盪學習、建立人際網絡,更是任務外的珍貴收穫。
 
此次線上講座《我適合國際藝文單位嗎?──OISTAT實習關鍵報告》,邀請到兩位曾於OISTAT總部實習的實習生邱偉恩與李奕慧,分享他們的實習經驗與體會
 

(左)2024年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實習生邱偉恩(圖:邱偉恩

(右)2021年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實習生李奕慧(圖:李奕慧

 

邱偉恩:用實習走出最適合的人生藍圖

 

對於國際交流與藝術文化充滿熱忱的邱偉恩,在進入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實習之前,曾擔任文藻世界音樂節總召、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節目組專案,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研究助理。目前就讀北藝大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的偉恩,致力於學術與實務的雙重並進,持續累積多元且扎實的專業實力。

 

過去豐富的經驗奠基了他多方溝通、資料處理、企劃發想與現場執行等藝術行政基礎能力;藝管所的訓練則提供他理解藝文產業運作的框架;而OISTAT的實習經驗,更讓他有機會在國際交流的第一線,實踐所學,拓展視野。

 

在擔任2024年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實習生期間,偉恩透過「撰寫講座側記」學習如何組織一篇具備完整架構與清晰邏輯的文章;在執行「前任實習生專訪」任務時,他則透過設定目標讀者、草擬訪綱與撰寫邀訪信等練習,逐步累積資料搜集與文字撰寫的實務經驗,也培養了獨立思考與任務規劃的能力。除此之外,偉恩亦參與「OISTAT總部續留臺灣簽約典禮」與「永續劇場國際論壇」等現場專案。他與另一位實習生共同製作「Welcome Package」,協助16位OISTAT國際委員迅速適應高雄生活,同時準備「活動資料大補帖」,確保活動流程順利進行。

 

這兩場國際活動的現場執行經驗讓偉恩深刻體會到,在國際型藝文單位工作,勢必會與來自截然不同文化背景的夥伴交流。那麼,如何讓跨文化溝通變得既順暢又舒適?他認為,關鍵在於「換位思考」。藝術行政的專業正是在文化差異所產生的認知落差中,扮演連結彼此需求與期待的橋樑。唯有在這些細節中下足功夫,才能真正維繫人際關係,並確保活動品質的圓滿呈現。

 

 (中間排左4)邱偉恩擔任簽約典禮工作人員時與夥伴們合照(圖:OISTAT)

 

OISTAT總部實習經驗讓偉恩更明確理解自己在國際組織中的定位與價值。對偉恩來說,「實習過程或許會迷惘,但不確定感也是探索的一部分,要先嘗試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他也在實習期間進一步盤點自身的學習成果與不足之處,並立下未來補強的目標。

 

結束實習後,偉恩選擇繼續留在OISTAT總部擔任藝術行政,持續為所愛的國際交流與藝術領域投入熱忱。OISTAT的實習就像一面鏡子,照見我的能力與熱情,也映照出我未來的那條路。」他不僅協助本次「WSD世界劇場設計展」的Taiwan Corner專案,今年更將和總部夥伴們一起前往沙迦參與現場活動執行。與此同時,偉恩也轉身帶領2025年新一批的實習生,將過去的實習經驗轉化為支持與陪伴。

 

短期內,偉恩期待持續累積國際交流的實戰經驗;長期而言,則希望有機會前往海外進修,進一步拓展視野,深入體驗不同的文化現場。

 

李奕慧:從一張白紙開始,推開未來的門

 

李奕慧是2021年OISTAT總部的實習生,目前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研究所,主修資料新聞。

 

實習當時,奕慧還是臺大外文系的學生,雙主修政治系國際關係組。她曾擔任《臺大意識報》編輯,累積深厚的採訪與寫作能力;也曾參與系上畢業公演,對劇場世界充滿好奇。這樣的跨域背景讓奕慧對職涯有著多元的想像,也更仰賴主動探索與嘗試來尋找答案。奕慧笑說自己「申請實習的時候就是一張白紙」,但其實,正是這些經驗帶她來到OISTAT,使她在藝術、非政府組織與國際事務等領域間展開實習旅程,也推開連結未來與自我探索的門。

 

實習期間,奕慧主要負責布拉格劇場四年展的簡章翻譯、前任實習生專訪與社群規劃等工作。面對布拉格劇場四年展大量的簡章資料,奕慧靈活運用過去外文系課堂中所訓練出的翻譯能力,逐一完成翻譯任務。而訪談前任實習生的工作,則讓她發揮以往社團中累積的採訪與寫作技巧,並在書寫他人故事的過程中,更加確認自己對「書寫」的熱愛。這份任務讓她發現,自己很喜歡與人對話、書寫紀錄,能夠把這些故事分享出去,讓她看見自己的文字是有價值的,是一件既快樂又充滿意義的事。此外,奕慧也藉著經營 OISTAT 與驫舞劇場合作辦理的「跳島舞蹈節」社群帳號,從零開始學習社群行銷知識,也正是這次經驗,埋下了她日後投入社群企劃的契機。

 

在這些任務中,奕慧不僅嘗試了許多「第一次」,也更了解實務運作的細節,從中找到那些「做得到,而且喜歡」的事情。此外,她也發現自己很在乎工作氛圍、影響力與使命感。奕慧提及:「在OISTAT實習不僅感受到被尊重,也經常能在夥伴身上看到閃光。」一起為相同願景努力的經驗,更讓她留戀非政府組織的工作環境與文化,從此結下不解之緣。

 

 (第一排左2)2021年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實習生合照(圖:OISTAT)

 

結束OISTAT實習後,奕慧雖未繼續藝術行政的工作,但「OISTAT打開了很多扇門」。帶著在這裡得到的養分,奕慧持續精進採訪與社群經營能力,並投入婦運、性別、教育平權等議題,陸續以社群實習生身份參與「Teach For Taiwan」、「婦女新知協會」,也籌辦雜誌「OWN一個人生活」和podcast「反偷拍小樹洞」,近年更赴美國攻讀新聞學院,希望用自身專業為在乎的議題發聲。

 

回顧實習歷程,奕慧鼓勵那些曾像她一樣迷茫的人大膽嘗試。「透過實習機會更認識自己,發現自己想要什麼、喜歡什麼,也從中找到未來可能的道路。 

 

從OISTAT出發,「藝」無反顧地踏上成長之路!

 

儘管背景相異、日後發展方向也不盡相同,邱偉恩與李奕慧的實習經驗卻不約而同凸顯了「勇於嘗試及探索」的精神。參與OISTAT的各式實習任務不僅如明鏡般映照出自身長處、熱情、與多元面向,也一步步勾勒出人生藍圖的輪廓。實習過程中所累積的經驗及打磨出的能力,更是打開了一扇扇門,引領他們更接近目標與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