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 technology in live performance.
「藝」無反顧的實習探索旅程──「我適合國際藝文單位嗎?──OISTAT實習關鍵報告」 講座側記
2025-07-31
- 活動名稱|2025線上分享會【我適合國際藝文單位嗎?──OISTAT實習關鍵報告】
- 活動時間|2025年4月23日(三)19:30-21:00
- 主持人|魏琬容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 執行長
- 講者|
邱偉恩 2024年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實習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研究生
- 文字|簡瑄、蔡昀蓁、王家芃(2025年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實習生)
-----------------------------------------------------------------------------------------------------------------
邱偉恩:用實習走出最適合的人生藍圖
對於國際交流與藝術文化充滿熱忱的邱偉恩,在進入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實習之前,曾擔任文藻世界音樂節總召、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節目組專案,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研究助理。目前就讀北藝大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的偉恩,致力於學術與實務的雙重並進,持續累積多元且扎實的專業實力。
過去豐富的經驗奠基了他多方溝通、資料處理、企劃發想與現場執行等藝術行政基礎能力;藝管所的訓練則提供他理解藝文產業運作的框架;而OISTAT的實習經驗,更讓他有機會在國際交流的第一線,實踐所學,拓展視野。
在擔任2024年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實習生期間,偉恩透過「撰寫講座側記」學習如何組織一篇具備完整架構與清晰邏輯的文章;在執行「前任實習生專訪」任務時,他則透過設定目標讀者、草擬訪綱與撰寫邀訪信等練習,逐步累積資料搜集與文字撰寫的實務經驗,也培養了獨立思考與任務規劃的能力。除此之外,偉恩亦參與「OISTAT總部續留臺灣簽約典禮」與「永續劇場國際論壇」等現場專案。他與另一位實習生共同製作「Welcome Package」,協助16位OISTAT國際委員迅速適應高雄生活,同時準備「活動資料大補帖」,確保活動流程順利進行。
這兩場國際活動的現場執行經驗讓偉恩深刻體會到,在國際型藝文單位工作,勢必會與來自截然不同文化背景的夥伴交流。那麼,如何讓跨文化溝通變得既順暢又舒適?他認為,關鍵在於「換位思考」。藝術行政的專業正是在文化差異所產生的認知落差中,扮演連結彼此需求與期待的橋樑。唯有在這些細節中下足功夫,才能真正維繫人際關係,並確保活動品質的圓滿呈現。
短期內,偉恩期待持續累積國際交流的實戰經驗;長期而言,則希望有機會前往海外進修,進一步拓展視野,深入體驗不同的文化現場。
李奕慧:從一張白紙開始,推開未來的門
實習當時,奕慧還是臺大外文系的學生,雙主修政治系國際關係組。她曾擔任《臺大意識報》編輯,累積深厚的採訪與寫作能力;也曾參與系上畢業公演,對劇場世界充滿好奇。這樣的跨域背景讓奕慧對職涯有著多元的想像,也更仰賴主動探索與嘗試來尋找答案。奕慧笑說自己「申請實習的時候就是一張白紙」,但其實,正是這些經驗帶她來到OISTAT,使她在藝術、非政府組織與國際事務等領域間展開實習旅程,也推開連結未來與自我探索的門。
實習期間,奕慧主要負責布拉格劇場四年展的簡章翻譯、前任實習生專訪與社群規劃等工作。面對布拉格劇場四年展大量的簡章資料,奕慧靈活運用過去外文系課堂中所訓練出的翻譯能力,逐一完成翻譯任務。而訪談前任實習生的工作,則讓她發揮以往社團中累積的採訪與寫作技巧,並在書寫他人故事的過程中,更加確認自己對「書寫」的熱愛。這份任務讓她發現,自己很喜歡與人對話、書寫紀錄,能夠把這些故事分享出去,讓她看見自己的文字是有價值的,是一件既快樂又充滿意義的事。此外,奕慧也藉著經營 OISTAT 與驫舞劇場合作辦理的「跳島舞蹈節」社群帳號,從零開始學習社群行銷知識,也正是這次經驗,埋下了她日後投入社群企劃的契機。
(第一排左2)2021年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實習生合照(圖:OISTAT)
從OISTAT出發,「藝」無反顧地踏上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