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 technology in live performance.
把握機會、擁抱挑戰:2024 OISTAT總部實習生邱偉恩專訪
2025-09-01
訪談時間|2025年08月06日(三)
受訪者|邱偉恩(2024年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實習生)
訪問者|王家芃、簡瑄、蔡昀蓁
陪 同|魏琬容
撰 文|王家芃、蔡昀蓁
-----------------------------------------------------------------------------------------------------------------
邱偉恩,2024年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實習生。目前就讀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以下簡稱藝管所),並在今年回到OISTAT總部,擔任專案藝術行政,負責WSD世界劇場設計展相關事務,同時也作為前輩帶領本年度實習生。
我們因此有幸在訪談前,窺見一部分的「後台」。
在我們眼中,偉恩是一個思考縝密、極度細心、對工作負責,能夠有條不紊處理各項事務的人,彷彿是天生的藝術行政。於是我們好奇,這樣的偉恩究竟是如何養成的?曾是實習生的他在OISTAT總部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選擇繼續從事藝術行政工作?
一切要從高中說起
當時,偉恩對於就讀的資訊科並不感興趣,學校又採高壓、軍事化管理。壓抑的生活中,幸好有藝術提供喘息的窗口。
早在青春期,偉恩便愛上了西方文藝電影、金屬、搖滾、龐克音樂。從他雜食而豐富的流行文化養分看來,不難想像他對語言的喜愛。一開始,偉恩只是出於興趣,向同學借用英語科考卷練習,卻逐漸寫出自信,索性捨棄資訊科課業,獨自準備起英語科的升學考試。
過程雖然孤單,但比起以往找不到共鳴的寂寞,終於能夠埋首喜歡的事,讓他直呼「很充實!」。後來,偉恩如願進入文藻外語大學國際事務系,得以在全英語教學、充滿國際學生的環境中展開大學生活。
細節成就專業:社團之藝術行政初嘗試
大一升大二的暑假,同學的一句話「要不要去選系學會會長?」讓偉恩義無反顧投入社團事務。偉恩擔任文藻外語大學國際事務系第十一屆系學會會長,帶領三十餘位同學共同運作系學會,辦理超過三十場活動,彼此感情緊密融洽。
儘管系學會的工作量龐大,偉恩仍親自出席每一場討論會議,僅有一次因腸胃炎不得不休息。因為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此外,偉恩也堅持親自撰寫每一份文件、與夥伴們共同製作表格、追蹤專案進度、規劃活動流程。旁人看起來繁雜的工作,偉恩卻很享受,就算工作到深夜兩、三點也樂此不疲。
「我真的很喜歡做工作細流表」,偉恩堅定的告訴我們。因為一個活動的細流表,就像一艘船的船長。有了它們,大家才知道該往哪裡去。回顧這段經驗,偉恩毫不猶豫的說:「那是人生中最快樂的前三名!」而我們也從他閃閃發光的眼神中,感受到偉恩對細節的追求,以及成就一件事的滿足與熱愛。
卸下系學會會長的職務後,偉恩又接任「文藻世界音樂節」總召。這次是要「玩真的!」跨出校園、串連社區,活動規模更大、觸及人數更多。偉恩坦言,籌辦過程其實很「掣(tshuah)」,但也扎實的累積了策劃、執行與領導能力,為日後藝術行政的職涯埋下伏筆。
邱偉恩於系學會迎新活動中擔任總召(圖|邱偉恩)
生命的養分:墨西哥旅程
大學畢業前夕,抱有出國夢的偉恩,透過學校申請至墨西哥的台商貿易公司實習。原本預期會有另一位同學結伴前往,但對方卻在出發前臨時取消。這個小意外,為墨西哥充滿驚喜的旅程拉開序幕。
作為文具貿易商的實習生,偉恩不僅在辦公室見習,也來到第一線,與工廠的工人們一同勞動。從工廠下班時,偉恩的雙手總染上黑色粉塵,「全身都黑黑的」偉恩笑著回憶。在他輕快的語氣中,沒有勞動的疲憊,反而是因著他開放的心,而充滿奇趣。
初來乍到時只會「嗨」與「早安」兩個西班牙文單字,但偉恩盡心盡力,用片段的英文和比手畫腳,把握與工廠同事聊天、熟識的機會。上班前,他們瞞著主管,在早上七點徒步穿越治安較混亂的區域,到健身房運動。下班後,他們聚在一起吃飯、放鬆,享受墨西哥的交際文化,日漸培養起革命情感,直至今日,仍持續保持聯絡。
邱偉恩(左後方,身著淺藍色夾克)與公司同事合影(圖|邱偉恩)
工作之餘,偉恩也不忘在墨西哥接觸音樂與表演藝術。受不了沒有吉他彈的日子,於是前往墨西哥城的樂器街,買下第一把木吉他,還因此認識了店員,一個與偉恩年齡相仿的男孩。出乎意料地,他們成為摯友,在旅途中一起吃飯、看表演、逛博物館。而為了將這把開啟緣分的木吉他帶回台灣,偉恩甚至多付了行李費用。但他臉上的笑容足以證明,一切都值得。
工作時嚴謹、想很多的偉恩,在生活裡卻樂於擁抱意外,因此收穫了如寶藏般的友誼和回憶。墨西哥於他,早已成為生命中極其重要的養分,靜靜駐守著日常。「一直到現在,我都還是會忽然想起某一刻在墨西哥的畫面」偉恩若有所思地說。

邱偉恩(左)與樂器行朋友(右)合影(圖|邱偉恩)
調整步伐,迎向可能性:偉恩的 OISTAT總部實習省思
偉恩最初透過藝管所社群得知 OISTAT 總部的實習資訊。過去已經擁有眾多活動經驗的偉恩進入 OISTAT總部實習兩週後,在手機中紀錄下這段話語:「你以為自己已經細心、做得夠好,但每到一個新環境時,都要把那些想法放下,因為還有太多東西要學。」
看見能力上的不足,與其退縮,不如將這兩個月視為自我磨練的機會,藉此調整步伐。站在過往經驗累積的基礎上,同時接納尚未完善的自己,才能持續進步。
實習期間,偉恩與另一位實習生鄭則寬密切合作,攜手完成「OISTAT總部續留台灣簽約典禮」及「永續劇場國際論壇」。幸運的是,他們的工作頻率極為契合,更是彼此學習的對象。例如,不擅長與外國人互動的偉恩,會尋求擅長英語交流的則寬幫助。日常工作中,則寬也會向有較多經驗的偉恩尋求建議。兩人如此合拍的原因,大概源自於他們認真負責且樂於學習的共同特質。
談到對 OISTAT 總部的整體印象,偉恩總結為「專業」二字。雖然團隊規模不大,但扁平化的結構讓溝通順暢、效率高。作為國際型組織,團隊在決策時也會考量文化、政治與經濟背景的差異,盡力在理念與現實間,維持高度的包容與平等。
回望這段實習旅程,偉恩對手機那段話語仍記憶猶新。他說:「實習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各種可能性。」這裡指的「可能性」或許不只關乎工作時的自我調整,更是他對學習的開放心態。對偉恩而言,OISTAT 總部的實習不只是專業養成的里程碑,更是他踏向下一段旅程的嶄新起點。
用自律與熱情開拓藝術行政之路
結束實習後,偉恩完成了碩士課程與小論文發表會。就在他通過英國交換學生第一階段申請、拿到教育部獎學金的同時,OISTAT總部執行長魏琬容邀請他加入 WSD 世界劇場設計展團隊。面對兩個難能可貴的機會,偉恩想起過去良好的實習經驗,果斷放棄交換,再次以「藝術行政」身份回到 OISTAT 總部。
換了身份,視野也隨之改變。偉恩表示,當實習生時工作偏任務導向,壓力相對小;而真正扛起「藝術行政」職責後,需要思考的面向更多,必須在繁忙之中努力兼顧細節。
偉恩認為,實習是了解職場文化的大好機會,也許在申請前或實習時都很焦慮,但實習的收穫與未來機會,也絕對超乎想像:
「想實習就勇敢踏出來,沒試過也不知道!」
邱偉恩(左二)與2025總部實習生合照(圖|王家芃)
不間斷的成長映照在實習舞台上
一路走來,對藝文領域的強烈好奇心,推動著偉恩累積豐富的相關經驗。然而,在這些亮眼履歷背後,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始終如一的謙遜。
對於文化、藝術的絕對熱愛,讓偉恩保有內在動力,而「全力以赴」的態度,則讓他擁有更多選擇。面對挫折時,偉恩總能快速調整心態。長期努力累積而來的幸運,以及適時的勇氣,更使他一次次把握珍貴機會,持續前行。
實習就像是讓偉恩展現過去努力成果的舞台,即便在幕前偶爾出錯,觀眾仍能清楚看見他在幕後累積的點滴付出。而這份從不間斷的學習姿態,也將映照在他未來人生的每一個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