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9米、重達7台小客車的「小夾腳號」(Flipflopi Ndogo),靜靜地航行在東非最大的內陸湖泊——維多利亞湖(Lake Victoria),世界首創的繽紛船身,從3萬多雙回收再利用的夾腳拖製成,「小夾腳號」乘載的是塑膠汙染的現實,以及「提高人們環保意識」的使命♻️

▲ 「夾腳帆船計畫(Flipflopi Project)」的船隻結合肯亞沿海地區逐漸式微的 #傳統單桅帆船工藝,以及 #廢棄塑料再生 的變革意義,航向週邊水域,喚起眾人拒用一次性塑料的意識。(圖片來源:The Flipflopi Project Facebook)
「夾腳帆船計畫(Flipflopi Project)」由肯亞出生的Ben Morison發起,目睹家鄉海邊堆積如山的塑膠垃圾🗑️(尤以夾腳拖居多)後,他決定結合肯亞沿海地區逐漸式微的 #傳統單桅帆船工藝,以及 #廢棄塑料再生 的變革意義,以文化永續之姿,將肯亞海岸10噸廢棄塑料化為單桅帆船,航向週邊水域,喚起眾人拒用一次性塑料的意識🚯
▲ 「小夾腳號」(Flipflopi Ndogo)長達9米、重達7噸,繽紛船身從3萬多雙回收再利用的夾腳拖製成。(圖片來源:The Flipflopi Project Facebook)
小夾腳號於2021年在東非最大湖泊——維多利亞湖,進行「夾腳帆船探險之旅」;湖泊連結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的地理位置,加上日益惡化的環境汙染☢️,小夾腳號造訪各國湖邊在地社區的旅程,顯得更為必要且迫切;小夾腳號與當地藝術家、演出者、學校合作,規劃塑料回收及湖泊安全 #工作坊、 #音樂演出、打造 #藝術裝置,並邀集在地回收業者、創業家、政策制定者,共同討論廢塑料的解方,抵制一次性塑膠品,探索循環經濟及永續未來🌱
▲ 「夾腳帆船探險之旅」藉由航行在維多利亞湖,穿梭在肯亞、烏干達、坦尚尼雅三個國家,與當地藝術家、演出者、教育家合作推廣對塑料污染議題的重視。(圖片來源:The Flipflopi Project Facebook)
「夾腳帆船計畫」體現了文化藝術之於環境變遷,不僅是輔助與提醒,更能實質地發揮影響力:在維多利亞湖的探險之旅後,「夾腳帆船計畫」連同其他環境倡議者共收到16,000份連署,間接促成東非立法議會(East African Legislative Assembly)於2025年「禁止一次性塑膠袋」❌
▲ 「夾腳帆船計畫」體現了文化藝術之於環境變遷,不僅是輔助與提醒,更能實質地發揮影響力。(圖片來源:The Flipflopi Project Facebook)
「夾腳帆船計畫」近年持續增加全球影響力,一方面將小夾腳號規劃為肯亞永續體驗的遊程之一,並推出「夾腳帆船線上工具包」,提供塑料回收再利用的撇步;另一方面則讓小夾腳號的故事,藉由書籍和戲劇合作的影響力,深入環境教育,持續推動永續價值。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 ╳ NTT臺中國家歌劇院】合作專欄
──航行在東非的文化抗爭:喚起環保意識的「夾腳帆船計畫」